从月船2号着陆时坠毁 看中印航天的真实差距

月船2号着陆月球时失联事件已经发酵了2天的时间,这期间也传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传言,但大多被证伪。印度航天负责人西旺落泪和与莫迪总理拥抱的那一幕,也让人久久难以平复。但戏照演,舞照跳,有国外社交媒体用户发文称拍到了莫迪痛斥印度航天负责人的照片,说明印度对这次月球之旅的意外失足也是非常的不满。通过这次失败的落月,再次告诉大家印度与中国的航天差距还非常的大。

月船2号着陆月球

巧妇难为无“擎”之炊 印度缺少变推力发动机

作为月球探测器的核心,中国的嫦娥三号、四号月球着陆器配备了一台历经5年独立研发、国际先进的7500N可变推力发动机,在着陆月球过程中,可以根据高度、角度和速度的变化动态调节推力的大小和方向,最终实现在距离月表100米时悬停(相对月球速度为0),然后观察好着陆位置后再减速着陆。

嫦娥三号 下部是巨大的7500N发动机

但印度始终没有研制出可靠的变推力发动机,安装在月船2号上的800N推力发动机号称可以在70%到100%推力间进行节流,但实际效果谁也没有看到过。从月船1号发射的2008年到月船2号的2019年,整整11年印度都没造出一台大功率的可变推力发动机,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给飞船的4个角各安装1台800N的发动机,通过启动4台或者2台发动机来大幅改变推力的大小。而造成月船2号最后失联的主要原因,也很可能是发动机的“锅”。

印度缺乏深空测控能力 需要欧美进行协助

尽管印度建设了自己的深空探测网,但是覆盖能力还是有限,尽管大多数的变轨操作都是由印度独立完成,但月船2号的首次变轨是在欧洲深空网的覆盖区域内进行的;据在NASA的同学反映,为帮助印度着陆月球测控,NASA启用了美国深空测控网的两台位于西班牙的35米天线进行协助。而中国从嫦娥一号开始,就逐渐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深空测控网络和天链系统,在嫦娥四号任务前,还专门发射了中继通信卫星。

帮月船2号着陆的NASA西班牙深空天线

能力不足造成月船2号入轨精度过低

嫦娥三号从奔月轨道插入月球时,一次性进入了100×100公里的环月轨道,然后一次变轨就进入了15×100公里的落月轨道;而月船2号不管是发动机推力不足还是入轨精度不够,插入月球轨道时的数据是114×18072公里,是一个大椭圆轨道,后期又进行了4次变轨才进入了100公里的圆形轨道,随后又进行了2次额外的着陆器点火,才进入了落月轨道。这使得印度整个过程的复杂度已经超过了中国的6倍以上。

月球轨道控制 印度ISRO飞控中心

数数看,月船2号主发动机从发射升空后到落月的这段日子里,总共燃烧了10次,着陆器上的800N发动机在落月之前就已经燃烧了2次,而中国的嫦娥从发射到落月,发动机也就燃烧了两三次。发动机工作的次数越多、燃烧时间越长,其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月船2号在距离月球只有几公里时曾经发生过360度旋转,很可能与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有关。

火箭推力不够 无法直接将月船2号送入奔月轨道

中国发射嫦娥四号时使用的只是推力一般的老式长征3B火箭,就一次性将飞船送入了奔月轨道,而印度使用自己推力最大的GSLV Mark3火箭也无法将飞船直接送入奔月轨道,因此飞船迫于无奈才一圈一圈地绕地球转了近一个月,才加速到足以奔向月球。为了减少自身重量方便奔月,印度造月球车只有几十公斤(只是玉兔的零头),大小跟一个玩具一样,只有两个科学载荷。

发射嫦娥4的CZ-3BE火箭 中等推力

通过以上三点,您可以看出印度探月在与中国的比对中是全面落后的,不管是火箭、飞船、发动机、深空测控还是控制技术。我们不是要刷什么优越感,只是想通过这一系列数据的比对,让大家更加看清楚航天科技是每个国家的核心技术,即便美国对印度没有敌意,但能做的只是帮助测控一下,而月球着陆的核心技术绝对不会教给印度。印度只有痛定思痛,从硬件和系统的基础做起,逐步摆脱对美国和俄罗斯的依赖,独立自主才是出路。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