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碎片控制准则再生波澜 专家嫌卫星25年离轨太久 运营商不同意

去年12月,国际空间协调委员会集中讨论了“太空碎片”和“太空垃圾”的问题,认为现行的卫星到期离轨的规范不太严格,会导致几百年后太空变得无比臃肿与危机四伏。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大型低贵互联网星座的兴起,动辄上万颗的发射规模将进一步加剧太空的碰撞风险,因此空间协调委员会呼吁对现行宽松的规范进行修订,保护未来数百年的太空安全。奇怪的是几个航天大国对这一呼吁似乎并不感冒,与相关专家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太空碎片会议提出新方案

现行的太空碎片控制规范要求,所有结束服务的卫星必须在25年内脱离轨道,或者进入国际上通行的坟墓轨道。这个25年的标准仿佛是一个起点非常低的要求,因为700公里以下的卫星由于受到稀薄大气阻力的影响,很快就会坠入大气层,根本不需要二十年;同步轨道或更高轨道的卫星退役后会进入坟墓轨道,也不受影响,真正需要着重应对的就是那些中高轨道卫星,但这些卫星过去仅占卫星总数的10%至20%,因此卫星离轨的要求没有受到太多约束。但随着以SpaceX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运营商正在1000公里以上的轨道部署海量卫星,而这些卫星未来变成太空垃圾的概率在明显增大。

欧洲航天局的杨·沃纳在1月15日公开表示,卫星退役后25年离轨的要求太宽松了,应该改为5到10年就脱离轨道,保证太空的安全。同时也有很多欧洲的航天专家表示支持杨沃纳的观点,但更多的运营商和一些大国却表现出非常暧昧的态度,有的运营商甚至表示不能为了尽快让卫星脱离轨道就要损失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美国刚刚通过的太空碎片控制办法中,“卫星25年离轨”的说法居然得以保留。按理说美国是对控制太空垃圾最积极的国家,但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观点认为,欧洲人提出的更严格的太空碎片控制办法固然重要,但却忽略了对太空产业性价比的平衡,以及忽略了科技发展的速度。一方面卫星运营商必须在保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可能遵守新规范,另一方面新兴太空公司大都采用了更新的科技手段,保障卫星退役后能很快离轨。总的来说,欧洲人提出的太空碎片控制新方案,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