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发过一篇名为《星链普通用户终端网速已达400M?SpaceX每卖一口锅亏损1000刀》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位北美的小伙伴实测星链终端接入的有效速度达到了396Mbps,实际上第二天他就测出了更高的440Mbps的极限速度,上行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17Mbps,这靓丽的上行带宽基本达到了国内千兆光纤或百兆专线的上行速率。除了得益于空旷的信号接收环境外,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星链团队暂时未对用户限速等都有关系。由于近日读到一些文章对星链Starlink的介绍参差不齐,今天就特地总结一下国内小伙伴们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力求尽量准确。
关于目前的接入速率
由于要考虑到优先对北美的覆盖,目前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部分地区最大接入速度已经超过400M,美国南部最大接入速度超过了200M,加拿大北部、德国、英国地区也基本能达到50-100M左右。而刚刚开通星链服务的新西兰速度较低,据用户称速度可能在10M左右。其实现在抛开覆盖说网速还是有点不负责任的,完成早期的国内覆盖后,星链团队未来的卫星发射将逐渐覆盖其他未覆盖或者覆盖较差的地区。按照目前一个月平均近200颗星链卫星的发射量,到年底至少还能再发射1500颗,到时候部分高纬度地区和覆盖较差的地区网速会得到明显改善。
关于延时和最大接入速率
尽管部分地区的最大接入速度已经接近500Mbps,但访问网络的延时并不很理想。据多地小伙伴汇总的数据发现,目前星链网络的延时普遍在40ms-70ms之间,比光纤网络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确实差不少,至少像打农药和吃鸡这样的游戏肯定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地面站不足,接入点过于单一甚至路由线路尚未完善,另一方面目前星链卫星之间的激光通信尚在测试阶段,未来星间链路打通以及地面站、落地接入网更加完善后,据称网络时延会降低到20毫秒以下。至于接入速度,马斯克已经把单用户最大带宽从1Gbps升级到了10Gbps,不过那肯定是要4.2万颗卫星打完之后的事儿了,早期能实现单用户1G接入就已经很完美了,而且未来即便能够实现10G接入,价格恐怕也就不是现在的99刀了。
关于星链价格和国内到底能不能用
费用问题目前是全球统一的499刀的锅、星链路由器和馈线等,以及99刀/月的费用。但知情者表示现在能得到的设备应该是用料最足的,因为一套设备SpaceX的制造成本是1500+刀。未来为了降低成本,套件中可能会取消路由器,其他部件肯定也会偷工减料。至于国内落地的问题有两点必须说,一是星链官网上提到的国内2022年可提供服务,指的是到时信号可以覆盖,并不代表用户可以用上。作为一家ISP落地国内需要走很多的流程,甚至必须接入国内的网络出口。所以以后星链即便能够后合法使用,也不能够访问科学网站。
一些星链被忽略的补充问题
目前星链网络仅支持IPV4,但据说很快IPV6也会被支持。星链锅使用POE供电,不需要专门的电源,但功率和发热都很大。根据至少两位小伙伴的数据,星链锅的平均功耗在100瓦左右,也能够明显感觉到热量(谁让是相控阵天线呢)。所以以后使用星链时,也要承受一天两三度电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