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小编曾多次报道各国对日益增多的近地轨道卫星星座(NGSO)“抢频段”问题的广泛争论,特别是SpaceX公司提出发射42000颗星链卫星后,这件事变得更加棘手起来,如果不尽快拿出新方案进行更新,大量的卫星星座如“一网”、亚马逊、脸书甚至我国的行云、鸿云等星座都有可能去钻生效自2003年的现行标准的空子。先不说轨道上卫星多了会产生碰撞威胁和太空垃圾,就连非常有限的通信频率资源,都会被各种叫不上名堂的所谓星座申请一空,因此国际电联在征集了各大成员国的意见后,决定在2019年的第38届无线电通信大会上进行公开讨论。
ITU第38届无线电通信大会
2019年10月底,每三四年才举办一次的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大会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开幕,除了各项常规议题外,本届会议最重要的一个独立议题就是更新“非静止轨道卫星星座频谱的申请和使用准则”。几个主要与会大国也都提出了自己更新方案。但随着11月22日大会的闭幕,处于争论状态的方案还是被各国有妥协地通过,新方案比2003年的老方案要严格,但与美国设想的方案相比还对各运营商还是非常宽松。
我们先看一下现行于2003年的老方案,运营商在向国际电联申请一个低轨卫星频段后,需要在7年内发射一颗卫星并能正常使用,然后你就拥有这个频段的使用权,哪怕7年后你再发射一颗占位就可以,这样的弊端就是只要有一颗运行的卫星,就可以长期霸占一个频段的通信资源。在10多年前卫星星座并不普及的时候也许还没有多大问题,但就近几年低轨星座发展的势头来看,用不了几年全部通信频段就会被洗劫一空。
NGSO卫星星座面临管理新挑战
国际电联在11月20日通过的新方案如下,运营商申请一个低轨星座和通信频段后,必须在7年内发射一颗卫星并正常运行90天,然后在两年内发射卫星总量的10%,5年内发射50%,7年后将申请的卫星数量全部发射完毕。也就意味着运营商一共有14年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星座的建设,否则运营商所申请的频段资源将会按发射卫星数量的完成比,进行限制使用,到时运营商再想完全霸占频段就非常困难了。
表面上看,新方案对低轨星座完成建设的时间提出了硬性要求,看似对原方案改动很大,实际上这种改变聊胜于无。首先从方案申请到发射首颗试验卫星之间,运营商依然有7年的缓冲期,只要是正儿八经想建星座的运营商甭说7年,两年内就能把试验星打上天,因此这个方案还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对星座完成度的要求,即试验星发射成功后的7年内要完成所有卫星的发射,如果只是一些类似于“行云系统”或者“一网”系统的小星座,它们只需要发射几百颗卫星,因此7年对它们来说并不困难,而新规一出受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那些卫星总数超过1000颗(特别是SpaceX4.2万颗)那样的大型星座。
一网公司在大会上介绍自家星座
20日通过的新方案其实还是欧美等国进行了妥协后的结果,因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提出了更加激进、要求完成时间更短的方案。比如欧洲提出的方案是运营商在提交申请的2年后就要10%的卫星,4年后完成30%发射,7年后完成90%的发射。而美国联合美洲电信联盟共同提出了三年内发射10%,5年后50%和7年后完成全部发射的激进方案。欧美提出的方案将低轨卫星星座的完成期限从14年缩减为7年,但这两个方案最终没有被大会所接受。
实际上新方案还是向航天欠发达国家做出了倾斜,美国的洛马、马克萨、诺格,以及欧洲的空客航天、阿里安航天等几乎制造了全世界90%以上的商业卫星,但国际电联最终没采纳欧美的方案,说明还是给一些航天的后起之秀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你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人只会对别人狠,他们狠起来来自己人都不放过,美国FCC已经颁布新法令,要求在美国运行的低轨互联网星座必须在首颗卫星上天的7年后完成全部发射,否则将有条件地收回其频段使用权。这也是马斯克的“星链”系统要每年发射2000颗星的原因。
马斯克每年要发射2000颗星链
低轨星座申请和建设新方案算是通过了,但要想真正变成国际上通行的有约束力的法案,最早也要到3年后的下一届国际电联通信大会上才能成真,但一些主要的航天国家,如美国、欧盟和中国等,早已经开始了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因此即便未来新规开始执行了,对我们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